为贯彻落实以信息技术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依据《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方案》(教职成司函〔2020〕18号),学院决定举办2021年度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暨市级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选拔赛。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总体思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推进“三全育人”,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引导学校师生更好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需要,持续推进国家教学标准落地,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引导各地各学校持续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持续提升学校在确保质量型扩招等新形势下常态化改进教育教学管理的能力,促进育训结合、书证融通;引导各地各学校以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为着力点,推进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团队在信息技术应用、团队协作等方面的水平,构建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良好生态。
二、比赛要求
重点考察教学团队(2—4人)针对某门课程中部分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评价目标达成、进行反思改进的能力。
1.教学内容。立足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落实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对接职业标准(规范)、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关注有关产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结合专业特点,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工匠精神、职业道德等内容。实训教学内容应基于真实工作任务、项目及工作流程、过程等。
2.教学设计。依据学校实际使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选取参赛教学内容,进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合理应用技术、方法和资源等组织教育教学,进行考核与评价,持续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专业课程应基于工作任务进行模块化课程组织与重构,采用强化能力培养的项目化教学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3.教学实施。教学实施应注重实效性,突出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实现师生、生生的深度有效互动,关注教与学全过程的信息采集,并根据反映出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注重合理使用国家规划教材。专业课程应积极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引入典型生产案例;实训教学应运用虚拟仿真、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信息技术手段以及教师规范操作、有效示教,提高学生基于任务(项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
4.教学应变。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影响,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组织形式和资源提供等,总结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经验,推动创新、完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更好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教育生态。
三、赛项设置及参赛限额
(一)比赛分组
1.公共基础课程组:参赛作品应为公共基础课程中不少于12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评分标准见附件1;
2.专业课程一组:参赛作品应为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核心课程或专业拓展课程中不少于16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评分标准见附件2;
3.专业课程二组:参赛作品应为专业核心课程或专业拓展课程中不少于16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其中必须包含不少于6学时的实训教学内容。职业院校专业(类)顶岗实习标准中的实习项目工作任务也可参赛,评分标准见附件2。
(二)参赛限额
在积极推动信息化教学改革基础上,各教学部门应根据专业优势、课程特色与师资特长等方面统筹挖掘与打造高水平参赛作品;并按下述参赛名额推荐相关优秀作品参加校级决赛比赛,各组别作品不能出现课程的重复。
1.各二级学院推荐2件专业课程参赛作品,公共基础课程参赛作品限报1件;
2.马克思主义学院推荐2件参赛作品,体育教学部推荐1件参赛作品;
3.创业就业指导中心、学生处自愿推荐1件参赛作品。
入选双高计划的二级学院,可增加1个参赛名额;鼓励推荐落实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体现课程思政和劳动教育要求、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和中外合作办学、针对高职扩招生源特点实施教学、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良好的参赛作品。
获得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的作品,其教学团队所有成员所在教学部门不能以同一公共基础课程报名参加公共基础课程组或以同一专业报名参加专业(技能)课程组的比赛。
四、作品形式与要求
参赛作品材料包括参赛作品实际使用的教案与教学实施报告,具体要求如下。
(一)参赛教案
教学团队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选取该课程在一个学期中符合规定的教学任务作为参赛作品,撰写实际使用的教案。教案应包括授课信息、任务目标、学情分析、活动安排、课后反思等教学基本要素,设计合理、重点突出、规范完整、详略得当,能够有效指导教学活动的实施,应当侧重体现具体的教学内容及处理、教学活动及安排。原则上每份教案的教学内容不超过2学时,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可以不超过4学时。每件参赛作品的全部教案按序逐一标明序号,合并为一个文件提交。参赛教案可使用教务处提供的模板(见附件3),请根据团队参赛作品的特征进行调整优化。
(二)教学实施报告
教学团队在完成教学设计和实施之后,撰写1份教学实施报告。报告应梳理总结参赛作品的教学整体设计、教学实施过程、学习效果、反思改进等方面情况,突出重点和特色,突出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的创新举措和成效,可用图表加以佐证。中文字符在5000字以内,插入的图表应有针对性、有效性,一般不超过12张。
五、报名方式与要求
1.参赛对象应为学校专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参赛,可从聘课教学部门报名;校正式聘用的企业兼职教师可按要求参加专业(技能)课程组的比赛。每个教学团队由实际承担参赛课程或相关课程教学(含实习指导)任务的教师组成。
2.除公共基础课程组外,每个教学团队可吸收1名学校聘用的企业兼职教师作为团队成员参赛。
3.鼓励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名师、教学创新团队负责人、教学成果奖主持人以及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优秀教师报名参赛。
4.参赛作品应为原创,不得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或其他法律纠纷,其责任由教学团队承担。
六、比赛办法与组织安排
本比赛分为部门选拔赛与校级决赛两阶段进行,具体安排如下:
(一)部门选拔赛
1.为全面加强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素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各二级学院、体育教学部及相关教学部门组织部门选拔赛。根据专业优势、课程特色与师资特长等方面统筹引导、挖掘与打造参赛作品,按上述名额规定推荐校级比赛作品。
2.填写《2021年度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推荐作品汇总表》(附件4),部门领导签字,并加盖部门公章,最晚于4月16日提交给教务处,同时电子版发至邮箱:xdxyjiaowuc@126.com。
(二)校赛赛前准备
1.现场比赛时间暂定4月23日在公共教学楼B座举行,如有变化另行通知。
2.比赛前一天(4月22日)中午12:30,教学团队到教务处抽签决定场次与入场时间。
3.决赛当天,教学团队携带6套纸质版的教案与实施报告,按抽签顺序和时间进入备赛室,在参赛作品范围内随机抽定两份不同教案,自选其中部分内容进行现场无学生授课准备。
4.教学团队在备赛室可利用自带资源与网络资源进行准备(现场提供网络服务),限时30分钟。
(三)校赛现场内容介绍与教学展示
1.教学团队按时进入比赛室,为每位评委提供教案、教学实施报告各一份(每个比赛室有6名评委)。
2.团队先简要介绍教学实施报告的主要内容、创新特色;然后由两名参赛教师分别针对所抽定的两份不同教案中的自选内容进行无学生教学展示(如新知讲解、示范操作、学习结果分析、课堂教学小结等),教学展示应符合无学生教学情境。
3.介绍教学实施报告时间不超过6分钟,两段无学生教学展示合计时间12—16分钟。期间另外安排换场准备,用时不超过5分钟。
(四)校赛现场答辩
1.评委针对参赛作品材料、教学实施报告介绍和无学生教学展示,集体讨论提出3个问题(包括参赛作品所涉及的学科、专业领域的素质、知识、技能等)。评委讨论时教学团队回避。
2.教学团队针对屏幕呈现的问题(评委不再复述或解读、可以事先指定答题者),逐一回答并阐述个人观点(可以展示佐证资料),时间不超过8分钟(含读题审题),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评委可以追问。
(五)校赛获奖情况公示
教务处根据评委现场评委打分结果进行成绩排序,确定获奖名单,并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
七、奖励办法
本比赛设置一、二、三等奖,分别占参赛作品总数的20%、30%、50%,获奖等级根据现场决赛成绩排序确定。同时,教务处将根据赛项设置择优推荐参加本年度市级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
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