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约上合 绽放津彩
从“等不起”到“修得快”(图)
鲁班工坊打通中国农机出海“最后一公里”
记者 张雯婧 记者 刘欣 摄

勇猛机械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工程师王延波(右二)与负责巴基斯坦贸易服务的企业负责人在厂区里进行技术探讨。 记者 刘欣 摄
“这里的割台链条需要更换,不过不用担心,仓库里就有备件,今天就能修好。”上周,在巴基斯坦木尔坦郊外的一间农机维修车间里,巴基斯坦技术员阿西夫·赛里木·沙阿一边专注地调试着一台来自中国天津的玉米收获机,一边对身边的农户说道。
这样的场景在几年前还难以想象。那时,这些机器一旦出现故障,往往要闲置数周等待中国技术人员前来维修。改变始于3年前——当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承建的巴基斯坦鲁班工坊开设农业机械培训项目后,像阿西夫·赛里木·沙阿这样经过专业培训的本地技术员开始活跃在巴基斯坦的田间地头。
坐落于宝坻区的勇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收获机专业制造商。2019年,企业向巴基斯坦出口了第一台玉米收获机。然而,最初的兴奋很快遇到了现实问题——机器到了海外,售后成了难题。“最担心的就是机器一旦出现故障,当地没人会修,我们得从国内派人过去,来回就得一周,当地农户等不起。”勇猛机械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工程师王延波说。
转机出现在2022年。彼时,已投入运营4年的巴基斯坦鲁班工坊采用“学历教育+技术培训”模式,为当地培养了大批技能人才。这一年,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基于巴基斯坦农业大国国情和旁遮普省对农机设施的需求,与位于木尔坦市的MNS农业大学合作开发了巴基斯坦鲁班工坊农机培训项目。“我们在学历教育板块设置机电一体化和电气自动化两个专业;技术培训板块则以巴基斯坦当地农业生产需要为导向,积极吸纳中国农业机械进出口生产企业加入鲁班工坊产教协同育人联盟,以中国品牌农业机械为实训设备,开设玉米收获机、拖拉机维修等课程。”学院党委书记康宁介绍。
合作开展后,随着师生团队在田间地头的实操培训,鲁班工坊成为重要的需求反馈渠道。勇猛机械有限公司获得了大量一手改进建议。
基于学员们反映最多的减震和散热问题,勇猛机械有限公司组建专项技术团队,对出口机型进行本土化改造:针对巴基斯坦崎岖的田间路况,研发了加强型减震系统;为应对45℃以上的极端高温,不仅加装驾驶室空调,还重新设计了整机散热风道。
“现在,只要一个电话,就有本地的技术人员上门服务。”旁遮普省木尔坦玉米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阿杜勒开心地说。
2023年6月,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国农机田间演示日”活动在旁遮普省举行。200多名当地农户、合作社代表和官员围在田边,想亲眼看看来自中国的玉米收获机到底有多高效,阿杜勒就是其中一员。那一天,被中国设备的先进性所折服的他,当即签约购买了2台。
去年,在完成自家玉米收获后,阿杜勒还组建了“农机服务队”,帮助当地农民高效收获玉米,巴基斯坦鲁班工坊的师生就是他最坚实的后援团队。大家为阿杜勒的“农机服务队”提供了全方位的农机检修、保养、调试和人员培训。
“以前收玉米,我们要雇20多个人,干一整天才能收完几亩地,现在一台中国机器一天就能收100亩。”阿杜勒拍了拍身旁的玉米收获机,笑着说,“多亏了它,非常感谢那些教会我们使用它的鲁班工坊师生们。”
现如今,这种技术适应当地并且没有后顾之忧的设备正在吸引大批当地的购买者。
从售后困境到属地化破局,从单一出口到生态共建,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巴基斯坦鲁班工坊农业机械培训项目,不仅让中国农机成功扎根巴基斯坦,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在巴基斯坦的田野上,阿杜勒与鲁班工坊的师生们正在全面检修玉米收获机,为今年的秋收做准备。夕阳西下,大家望着这2台来自中国的“大家伙”笑着说:“以前我们靠当地人力,现在靠中国技术——这就是进步。”